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,赚钱、宅男、军事,生番与广西,全集最新列表,最新章节无弹窗

时间:2017-04-20 06:31 /科幻小说 / 编辑:小一
主人公叫生番,广西的小说叫《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华林甫创作的历史、职场、机甲风格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按: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9 《关隘》“藤江驿”条下记载,“又双兢驿、金辑驿、黄甲驿,俱久废”。同治...

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

推荐指数:10分

主角配角:生番,广西

作品篇幅:中长篇

《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》第11部分

按: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9 《关隘》“藤江驿”条下记载,“又双兢驿、金驿、黄甲驿,俱久废”。同治《藤县志》卷6《建置志·公署》记藤县、双兢、金、黄甲四驿都已废,藤县驿应即藤江驿。

18.“容县”条下“有自良墟、忿碧寨二巡司”应改为“有自良墟巡司”。

按:据光绪《容县志》卷7《建置志·公廨》“忿碧寨巡检司……今废”,至清末应只余自良墟巡检司。

19.“容县”条下“驿二:自良、绣江”,误。

按:据光绪《容县志》卷10《经政志·邮政》“县境旧于城东北七十里置自良驿,西三里置绣江驿,二驿久废”。

20.岑溪“洋罗隘”应改为“罗洋隘”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所记“洋罗隘”,据乾隆修民国重刊本《岑溪县志》所附《岑溪县新区乡地图》所绘,应为“罗洋隘”,位于县东南边境。

21.马平“驿二:雷塘、穿山”,误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、《清国史》卷136《地理志·广西二》记雷塘、穿山二驿,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3《关隘》只记雷唐驿,并言“今裁”。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4《经政二十四·邮政一》也引“府志”,提到“二驿久废,穿山驿改巡检司”。乾隆《马平县志》卷2《驿站》言“县旧设雷塘、穿山二驿,顺治年间裁”。故此处不录二驿。

22.“怀远”条“驿一:在城”,误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记有在城一驿。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3《关隘》、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4《经政二十四·邮政一》、《清国史》卷136《地理志·广西二》俱未记怀远县下有驿站。

23.“来宾”条“驿一:在城”,误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、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4《经政二十四·邮政一》记有来宾县在城一驿,《清国史》卷136《地理志·广西二》来宾县下有鼎城一驿,应为在城。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3《关隘》下未记。按民国《来宾县志》下篇县之《政典四·兵防与驿传》“宣统元年秋,来宾县始设邮政司”,此时驿站当已废。

24.“象州”条“驿一:象台”,误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、《清国史》卷136《地理志·广西二》记有象台驿,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3《关隘》未记,查乾隆《大清一统志》卷357言象台驿“今废”,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4《经政二十四·邮政一》亦引此言。

25.“庆远府”条“土州二”应改为“土州三”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记为“土州二”,当未计东兰土州同,但其下沿革部分又将东兰土州单独列出,此处改为“土州三”。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六《沿革》记为“土州三”,是将东兰土州同算作一土州。

26.“宜山”条“驿二:大曹、宜阳。马驿:德胜”,误。

按:《清国史》卷137《地理志·广西三》亦记有三驿,但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4《关隘》未记。按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5《经政二十五·邮政二》中引雍正《广西通志》言“宜阳驿……久废”,又引《县册》言大曹、德胜“已上二驿久废”,可见至嘉庆时,三驿已不存。

27.“河池州”条“金城江……右,经治南,伏而复出,东入宜山”应改为“金城江……右,东入宜山”。

按: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4《山川》记“秀,在河池州南一里,自州西南崖有泉,自半岩挂下,形如匹练,东北流经州治南,又东流十余里,伏入髙山下,至六甲里复涌出,入金城江”。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16《山川》亦记“秀,在州治,东流绕十余里,伏高山下,至六甲里复涌出,金城江”。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作“金城江……右,经治南,伏而复出,东入宜山”,金城江主流并不经州治南,《清史稿》显将秀的伏流与金城江混为一谈。

28.“东兰土州”条“东:十八鹤。东北:九曲”,误。

按:《清史稿》仍沿用雍正《广西通志》的错误记载。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16《山川》东兰土州下记“十八鹤山,在州东三十里。九曲山,在州东三十五里。”该书卷5《舆图》东兰土州图、光绪《广西通志辑要》所附庆远府图十东兰土州图均绘九曲山于城东,并标为九曲之源,与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、《清国史》卷137《地理志·广西三》所记源于东兰州南之九曲不同。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4《山川》“九曲山,在东兰州南八十里……又南十里有十八鹤山”,“九曲,在东兰州南四十里,源出九曲山,绕银海池,下乌泥江”,又记“银海池,在东兰州南八十里”,九曲应是在州南由北向南流,即今过东兰县城之九曲河,东北流入弘缠河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109东兰州下记“又州西有九曲,流经州南,于隘洞江”,亦是指今九曲河。今东兰县南武篆镇西有银海洲。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的记载当是正确的。

光《庆远府志》卷1《地里疆图》“东兰土州地图”,仍将九曲山、银海池绘于东兰土州东北,是仍沿袭雍正《广西通志》之说,亦误。

29.“东兰州”条“左平江”应改为“左江”。

按:他史关于东兰州无“平江”,据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16《山川》“那地土州”下有“平江,出翠灵山,乌泥江”,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4《山川》载“巴罗江,在那地州西南,源出巴罗山。又平江,源出翠灵山,俱东南流入乌泥江”。此处当作“平江”。

30.“南丹土州”条“劳村江自贵州荔波入州东北,东南流,右受金城江”应改为“劳村江自贵州荔波入州东北,东南流,入河池州为金城江”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在宜山县又记“龙江上源曰劳村江”,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64《山川》载“龙江……在河池州者别名金城江,以宋置金城州而名”,可见劳村江、龙江、金城江皆指一条河流。

31.“桂平”条“有南北河汛”应改为“有北河汛”。

按: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1《经政二十一·兵制五》记浔州协左营下有“北河汛”,《清史稿·地理志·广西》中的“南”应为衍字。

32.“平南”条“左受秦川河、沙江自桂平东北流注之,东入藤县”。

按:应改为“左受秦川河。沙江自桂平东北流注之,东入藤县”。

33.“平南”条“有大同乡、秦川乡二巡司,因明旧置”应改为“有大乌墟、秦川乡二巡司”。

按: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卷470《关隘》记“大乌墟巡司,在平南县东南五十里。旧有大同乡巡司,在平南县东北八十里,本朝雍正十二年裁改”,可见大同乡巡司早已废。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24《关隘四》引“档册”亦记“大乌墟……雍正十二年设巡司”。

34.“平南”条“驿:乌江”,误。

按: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《驿站》“乌江驿……顺治十六年裁”。

35.“贵县”条郁江“左纳思缴江”应改为“右纳思缴江”。

按:今武思江与思缴江均位于郁江右岸,今贵港市即清朝贵县东南。但是关于武思江与思缴江的位置史书有不同记载,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15《山川》“武思江,在县西六十里,自浦来,流入于郁。思徼江,在县南三十里,源出兴业县,即西江下流,北入郁江”,言武思江在“县西”是不正确的,但是关于两江源头的记载无误。光绪《广西通志辑要》所附贵县图则据“县西”二字绘武思江于贵县西境、郁江左岸,及至民国欧阳卿所修《贵县志》贵县图亦沿袭之。光绪《广西通志辑要》所附贵县图、民国欧阳卿所修《贵县志》贵县境郁江及支流图中思缴江均位于江右,其位置是正确的,《清史稿》卷73《地理志·广西》“贵县”条下却言郁江“左纳思缴江”,实误。在民国欧阳卿所修《贵县志》贵县境郁江及支流图中,今武思江标为“怀江”。

民国《贵县志》卷1《地理·诸川》“马英江,一名黎村江,又名思缴江……发源于贵县兴业界之葵山……经瓦塘入于郁江”,“怀江,又名武思江”。今贵港市南郁江右岸有瓦塘乡。

36.“贵县”条“驿二:东津、江”,误。

按:据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176《经政二十六·邮政三》、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《驿站》所记,二驿久废。

37.“武宣”条“又东南,右受古豪江、武赖,左受江、新江,入桂平”应改为“又东南,左受新江,右受古豪江,左受江,右受武赖,入桂平”。

按:《清史稿》所言各次序有误。按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15《山川》“新江,在县东,源出北乡小村,南流八十里,出,入潭江;又东为,源出东乡大流村,南流百余里;又东为东乡江,源出东乡里猺地,西南流经一百二十里,并入潭江”,则潭江左岸支流顺序应为新江、江、东乡江。嘉庆《武宣县志》卷3《山川》记“新江,在县东,源出北乡古远村……又东为,源出北乡木楼村……由旧县入潭江”。今古远在武宣县北,新江由古远至武宣县城东入潭江;江即今在旧县入潭江之河。

嘉庆《武宣县志》卷3《山川》记“古豪江,在县西南,源出县西二十里古豪里,东南(应为东北)流入潭江。又有武赖……源出县西南六十里,东流焉”,古豪江即今濠江;武赖应即今武宣东南过桐岭镇境东北入江之河。

按今武宣地图,各河入江顺序为:左纳新江,右纳古豪江,左纳江,右纳武赖

38.“武宣”条“驿一:仙山”,误。

按: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《驿站》所记“仙山驿,在县西门外,明万历间裁”。

39.“隆安”条“右江……右受佛子溪、曲霞溪,经治北,东南流,”应改为“右江……经治北,东南流,右受、慕乌溪、桥峻溪”。

按:《清史稿》关于诸河入顺序有误,据民国二年修《隆安县志》卷1《舆图·县境全图》及刘振西等修民国《隆安县志》卷3《地理考·利》,右江应是在纳屡缠再纳曲霞溪、佛子溪。且曲霞溪先注入慕乌溪,才入右江。屡缠江。

刘振西等修民国《隆安县志》卷3《地理考·利》“曲霞溪,源出同正,经马村……下游为慕乌溪,至那桐入大江”,即今东北流至那桐镇入右江之河;“佛子溪,源出同正……下游礼梁村……”,礼梁村今尚有,在曲霞溪东,可知佛子溪尚在曲霞溪东。据民国二年修《隆安县志》卷1《舆图·县境全图》,佛子溪同周边诸相汇,下游为桥峻溪。

(11 / 38)
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

清代地理志书研究(出书版)

作者:华林甫 类型:科幻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